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官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官网

  编者按: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经过60多年的发展,南繁,筑牢“中国饭碗”最坚实底座,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南行的重要讲话精神,在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召开之际,海南省融媒体中心(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倾力打造海南第一档聚焦种业领域的融媒体特色专栏“果然有种”,积极探索媒体+种业品牌服务,讲好种子+果子的故事,展现海南种业、中国种业的新作为、新突破、新成果。即日起,海南省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7月29日消息(记者 刘子榕)7月29日,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油料产业发展论坛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大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学家韩天富作《我国大豆育种新进展》报告。韩天富在接受新海南客户端记者专访时指出,为破解种子“卡脖子”难题,要加快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和充分发挥南繁硅谷作用,不断完善育种创新技术体系,深入挖掘科技机构和种业企业合作潜力,稳步探索种质资源国际合作模式,助力中国种业振兴。

  报告现场。记者 刘子榕摄

  在《我国大豆育种新进展》报告环节,韩天富指出,我国种业具有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常规育种实力雄厚、杂优利用独占鳌头、基础研究后来居上、人才资源优势明显、地理气候条件独特、育种体系不断完善、科企合作潜力巨大、种业开放势在必行等特点。

  “生物育种离不开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加强种质资源国际合作势在必行。”韩天富介绍,回溯种业发展历史脉络,很多农业技术突破得益于外国种质资源引进,国内种质资源对于外国农业发展也作出巨大贡献。当前,由于政策原因,国内外种质资源交流仍存在不小障碍,限制了新基因的挖掘和种质资源的交流互鉴。

  报告现场。记者 刘子榕摄

  “海南自贸港加快推进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能打破这一局面。希望这项工作能扩大规模、加快推进、早日投入使用。”韩天富表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后,能大大简化国外种质资源引进程序,拓宽种质资源来源,充实种质资源库,使种业育种工作走上新台阶。另一方面,在做好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同时,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也能作为窗口和平台,让中国优质种质资源“走出去”,开拓和抢占国际市场。

  对于南繁硅谷建设,韩天富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期待。“要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育种工作需要加快速度,南繁硅谷建设和作用不可或缺。”韩天富介绍,在东北地区,大豆种植一年一季,一个大豆品种的育成,包括选育、评比、审定等过程可能需要十五年时间。利用南繁的自然条件优势,大豆可以种植一年三季,能大大加快育种速度。“一直以来,我们的目标都是利用中国种子生产中国豆子。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自然条件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共同努力把南繁硅谷建设成为高科技、前沿性、面向未来的科技平台,助力种业科技强国建设。”

  “促进种业发展,要深入挖掘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合作潜力,以不断推进生物技术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以大型种业企业为基础、科研机构和种质资源为核心的‘种业航母’。”目前,积极推进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玉米大豆转基因品种实验和示范也通过相应标准,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韩天富建议,要打造强大种业企业作支撑,稳步推进生物技术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攥牢“中国种子”,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总策划:韩潮光

  总统筹:罗建力

  策划:纪燕玲、孙学新、徐智慧、胡诚勇

  记者:刘子榕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官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