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考研(什么时候考研大三还是大四)




什么时候考研,什么时候考研大三还是大四

该爱吗,该爱谁,说到底,都只跟你一个人有关。

——青玖情感

我该脱单吗

作为情感心理咨询师,有人是来找你挽回自己的感情的, 有人是来找你请教如何谈恋爱的,也有人是来问你自己该不该恋爱的。

这次来找我问该不该恋爱的,是一位38岁的女士。气质优雅,硕士学历,收入丰厚,人格独立。她说,曾经她从不会在爱情这件事上觉得犹豫。她觉得自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所以,她享受爱情,也不拒绝爱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每一次恋爱之间的空窗期变得越来越长。她仿佛进入了爱情疲乏期。

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见的男人多了,心动的机会就少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不再需要爱情了。这次她找到我,竟然只是因为,街头和社交圈里,日渐浓郁的“520情人节”氛围。于是这个一向理性的女士开始变得恍惚。

“是不是全世界不谈恋爱的只剩下了我,还是说,我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了呢?”她希望让我来帮她判断一下,她是否存在着某些心理疾病。

对此,我感觉很无奈,也很受触动。所以,今天,就让我们讨论一下,我们该去爱吗?

为什么要去爱

严格意义来说,爱情是一种人类之间的情感。至于动物,并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但是从这里,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问题。不论是动物,还是远古时代的人类,都是没有爱情存在的。但即便没有爱情,种族也得到了很好的繁衍。

那么为什么,我们仍旧需要爱情呢?

人类为什么需要爱情?进化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在亲密关系中,人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这是人类社会属性的核心部分,是人类长期演化的结果。

直白的解读就是,作为个体,我们生活在这个复杂而广大的世界上,我们需要与别人建立起联系,来保障自己的生存。而在众多的联系中,由爱情为核心,建立起的亲密关系,仅次于血缘关系,十分非常牢固的存在。陷入爱情中的两个人,可以更好地彼此依靠,以提升彼此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条件。

所以,可以说,为了活得更好,我们选择了爱情。

但是,是不是说,没有爱情,我们就不能很好地生存了呢?很显然并不是的。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分层次的。这些需求的满足,并非只有伴侣才能提供。如果你本身已经具备了,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你能够获得精神、物质、身体上的多重满足,你自然可以选择独自生活。

何时去爱

在关于爱情的讨论中,始终少不了与“恨嫁”和“恐婚”相关的话题。可以说,人们面对爱情是渴望而又担忧的。人们期待爱情的到来,又怀疑它的不长久。

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着感性和理性两种思维。对于爱情,我们都有着自己的思考。但个人的思考,往往会受到群体思考的影响。就如开头处,那位女士的遭遇。当你身边的人,都在幸福的恋爱,或者走向婚姻的殿堂时,你就很可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

“我是不是被落下了?”、“我这样是不是错的?”“我是不是应该去结婚了?”之类的想法就会冒出来。

这种想法, 其实就是一种同调行为。“同调行为”就是别人在干嘛,你觉得自己不去跟随,会有焦虑感,会有被社会隔离的感觉,与别人保持同调 与大众保持同类,就会获得安全感,认同感。当周围朋友中谈恋爱的人数逐渐增多时,人的同调行为会逐渐转变成一种强迫观念,认为自己不谈恋爱不行。

受到同调行为的影响,人们很容易轻易地放下之前坚持的择偶标准。甚至不息降低标准,以求尽快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但可惜的是,同调行为可以带来短期内的安全感,却无法保证长期的安全感。

也就是说,你是否自降标准就真的能找到一个合适的终生伴侣,注定只是一个未知数。

对于什么时候该去恋爱,该不该恋爱这件事。其判断依据,注定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是否遇到了那个适合的人。别人选择了恋爱、结婚,是因为他们遇到了人。注意,这里我说的是适合,而不是单纯的心动。心动,是一厢情愿,适合,是彼此匹配。

当出现了一个人,你和对方都能够满足彼此对于未来生活的期待,并且对方的出现,可以让你变得更好时,那么,是时候了,你该去恋爱了。

别人的爱情与你无关。你的爱情,只能由你自己选择。当我们围观别人的幸福时,我们可以祝福,可以向往,但不能被左右。一个人还是两个人,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恋爱?

什么时候考研(什么时候考研大三还是大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