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功夫,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化”。如果把我国高校比作一个江湖,那么在高校界,亦有群雄汇集、华山论剑。
细数湖北高校江湖风云,一个远离江湖中心的门派——喻家山华中科技大学,它不在江湖,却总在风云变幻中心!
办学70载,华中科技大学以低调、务实、有内涵闻名,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它始终勇担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责任,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潜心治学、求实创新,以盖世武功担当保家卫国之责。武林盟主之称,实至名归。
“学科建设”功夫深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龙头,是办学特色和水平的集中体现。立足中国大地办一流大学,华中大坐拥11大学科门类而文理兼长。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华中大44个参评学科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显示,华中大9个学科入围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根据今年7月ESI数据,华中大2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行列,其中6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科建设上,华中大正剑指前沿、意气风发。
一流大学之所以能称为一流大学,关键因素之一便在于其一流的学科。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的推进,中国高校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度,发展并冲击世界高质量学科前沿。
根据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华中大仪器科学、能源科学与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居于世界前10!在小编看来,世界前10学科是高校未来在激烈的教育战场中突出重围、继续冲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发力点。华中大取得的惊艳成绩,预示了它未来在这些领域,将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科学研究”剑气盛
沿着“顶天立地”的一流大学发展之路奔走,华中大拥有以“四颗明珠”为代表的二十多个国家级大平台;2021年成立了未来技术学院和集成电路学院,成为除清北外,唯一同时拥有两个平台的京外高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华中大为科技创新打造了强劲引擎。好比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作为光电领域唯一的国家研究中心,其科研水平位列全球光电领域基础研究第一方阵。世界上第一个小鼠全脑高分辨率图谱、“幽灵”双曲极化激元电磁波、新一代相变存储器芯片、掌握国际话语权的100kW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显示亮度增强6万倍的“点亮肺部”MRI……这里的科研工作者“追光驭电”,勇攀科研高峰,问鼎国际学术前沿,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国之所需,即为华中大所向。2020年“武汉保卫战”中,华中大是全国投入最多床位数和医护人员的高校,以“上不封顶”的经费投入,动员30多个科研单位,加大科技攻关力度,锻造了一批抗疫“神兵利器”,为临床节约了宝贵救治时间。华中大人用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不断探索,在祖国大地上写下了一首首动人诗篇。
“人才培养”内力厚
70年来,华中大始终不忘育人之本,为国家培养了70万余名行业精英、治国栋梁。“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若你想要习得“武林绝学”,“拜师”必不可少。在华中大,想要觅得一位德艺双馨的师父一定是可遇而又可求的。
20位院士、15位“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位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01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汇聚于此,捧丹心执朱笔;还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名师、中青年专家云集此处,执教鞭育人才。一诺千金,包括院士以及拥有各类头衔的人才在内,他们以“100%为本科生上课”为诺言,为学子们铺筑了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为加速成为科研主力军和生力军蓄力续航。
翻看华中大的毕业花名册,能看到一大批创新创业人才从喻家山下走出:微信之父张小龙、高科技创始企业“伯乐”龚虹嘉、高德红外创始人黄立等;30余位青年校友登上“福布斯 30Under30 创业精英榜”;6位同学成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居全国高校首位……他们将自身所学投身于祖国的建设发展之中,让华中大的“育人名片”愈发响亮,成为华中大的“最佳代言人”。
孟子云:”其为气也,至大至刚。”武术人十分重视意至则气至,气至则力显的练功。俗话说的好,“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学功夫不仅要练其形,还要练其神。
内外兼修,一招一式尽显。置身于华中科技大学,个个掌握精髓要领,都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天下风云出我辈,剑已配妥,即将走进这个精彩“江湖”修炼绝学的你,属实有眼光!
关注“报考锦囊”,获取更多关于大学的原创资讯!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