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18,考研1800
前段时间,伦理电影《我的姐姐》横空出世,立即引发观影者众多议论,票房一度沸腾着飙升。
就电影而言,内容很有看点,情绪非常饱满,立意也很深刻。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之路,一向漫长而坎坷。
电影简介:刚刚踏入社会准备赴京考研的安然,突然遭遇父母双亡的噩耗,遗下六岁的弟弟无依无靠。
左手亲情,右手前途,年轻的安然该何去何从。
《我的姐姐》剧照
看点一:选角很成功。第一次看张子枫的电影是冯小刚执导的《唐山大地震》。那时候的她才8岁,饰演小姐姐方登。地震过后紧急抢救时,母亲(徐帆)万般无奈,二选一时因势选择了救助弟弟,放弃了对姐姐的救援。
躺在废墟里的小方登万念俱灰,可是很万幸她居然活下来了,并且在雨水的猛烈冲刷下,摇摇晃晃地站起来了。一身的泥泞和破烂,一脸的绝望和刺痛。
十几年过去,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不曾忘却。
《唐山大地震》中的方登。那时候张子枫才8岁,眼里透出的绝望和悲伤能刺痛每个人
在这里,又一次说到原生态家庭给孩子带来的疼痛和伤害。安然独立,倔强,甚至冰冷。其实就是没有父母疼爱的她,像个没伞的孩子,只能独自奋力奔跑。
安然无力也无心照顾尚在念幼儿园的弟弟。一心只想着早日把这个烫手山芋,尽快送给愿意收养的人家,好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考研,有更美好的前途。
说真的,看到张子枫时,会让人想起周冬雨。同样瘦瘦小小,同样狂乱不羁,同样古灵精怪。但是笑起来,也同样会照亮一片天空。
刚开始的相处,姐弟俩针锋相对,鸡飞狗跳
肖央饰演的舅舅,活脱脱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嗜赌如命,游手好闲,吊儿郎当,最终导致妻离子散,日子好不凄惶。但看似永远晃荡着,眼里只有钱的他,偶尔流露的真情,真切让人感受到现实的无奈和荒凉。
弟弟还很小,演出很本真,稚嫩的声音、清澈的眼眸,很无辜也很让人心疼。父母的坟墓前,安然木然地摆放贡品。不谙人事的弟弟不顾姐姐的劝阻,偷偷地拿了块糕点,咧开嘴巴,开心地吃起来。
相依为命的姐弟俩
看点二:意识的觉醒。安然有个姑妈,曾经也是有理想有追求的女子。奈何奶奶重男轻女,被勒令退学后,早早谋生。有了安然以后,又听从了大人的安排,放弃工作重返家庭,帮哥嫂抚养安然。
一生悲苦的姑妈认命又无奈。一句因为我是姐姐,做姐姐的就必须为弟弟,为这个家庭无条件做出牺牲!直至她自己成家,也是无怨无悔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
因此,她理所当然也希望安然走她的老路,不再考研,不抱幻想,安分守己找份工作,任劳任怨抚养弟弟成人成家。
安然冷眼,看似不经意地对姑妈说,自己从小寄养在她们家,成为表哥的人肉沙包,姑父还偷看她洗澡。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天真的孩子,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疲惫的姑妈回想自己一生,就像陀螺般碌碌,不断为身边人无私付出,牺牲了自己却不一定成全了他人。这种毫无价值毫无底线的奉献,意义何在,价值何在?
朝气蓬勃的安然和疲惫不堪的姑妈坐在一起吃西瓜的那个场景,让人感慨万千泪如泉涌。姑妈虽百般纠结万般无奈,挣扎再三,最终还是默认了安然的选择。
安然露出了感激的笑,却生生流出了心酸的泪,只好低头猛吃西瓜。
两代人,相同的命运,相同的苦痛。但最终做了和解
看点三:亲情的回归。有一种感情是天生的,比如亲情。身体里流淌着相同的血液,同一个屋檐,同一个父母。
安然四年没回家,没看过弟弟一眼。她努力求学拼命赚钱,一心一意奔着去北京考研,有个美好的未来的愿望。其实就是憋足了劲儿,想证明给父母看,女孩子也可以自强自立,也可以很了不起。
但是一个意外,生生多了一个拖油瓶,内心的抗拒是很可以理解的。
因此,安然自始至终的想法就是尽快给弟弟找个领养的家庭,卖了房子做自己考研的费用。因为,她觉得弟弟就是父母一厢情愿的结果,凭什么要她负责。
安然一直梦想着考研,上北京
六岁的弟弟安子恒,虽然和看起来很漠然甚至凶巴巴的姐姐妹没见过面,却对她有着天生的信任和依赖。
他可怜巴巴地说自己可以少吃饭,学系鞋带,只希望姐姐不要卖掉他。稚嫩的声音拖着长音不住地叫唤“姐姐”。
一次安然给他系鞋带,他却不由自主地趴上姐姐的背,双手拢住她的脖子:姐姐,你和妈妈是一个味道。
妈妈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
在安然不断地给弟弟找领养家庭的过程中,姐弟俩的感情悄悄地发生了变化。而这些变化,安然自己可能也不知道。
当懂事的弟弟,得知姐姐很想北上考研时,小小的他主动找到寄养的家庭,表示愿意跟他们一起生活。倒是安然气急败坏,为弟弟的“寡情”,还是因了自己的自私或无能,而深深忏悔?
六岁的弟弟,为了成全姐姐,主动选择离开
看点四:二胎家庭的困扰。当生育不用再计划时,很多家庭选择了生二胎,这是社会的进步,无可厚非。
安然那个年代还是计划生育期。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很多人心里根深蒂固。父亲为了传宗接代,不惜打了假证明,谎说安然是瘸子。倔强的安然不配合,还被父亲痛打了一顿。
于是,寒了心的安然在大学四年里,再没用过家里一分钱,也没再回家一趟。
车祸发生时,父母的钱包里,只有他们俩和弟弟的合影。警察甚至因此怀疑安然作为女儿的身份。
姐姐有错吗,弟弟有错吗,还是他们不能选择的父母的错?二胎的家庭,该如何处置老大的位置,关爱他们的心理?
一张假证明,分离了安然和父母的感情
随想:电影终究是电影,结局虽开放,但很皆大欢喜,我们国人还是遵循了内心的伦理道德。
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不断在想,能不能给弟弟找个有爱心、负责任的家庭,让他有个更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姐姐也能心无旁骛地求学深造。
社会是如此现实,现实又是如此残酷,何来那么多的如果。
【END】
@三玥书电影很温情,原型却很狗血。
现实里,还在念大学的姐姐强烈反对父母生二胎,父母置之不理。弟弟两岁时,父母遭遇车祸双亡。
姐姐很随意找了户家庭生活很差的农村家庭,不管不顾把两岁的弟弟给送了出去。
她自己卖了父母留下的两套房(在姐姐名下,当初父母闹离婚时的肆意所为),付了首付,结婚生子,日子美满幸福。
考研18(考研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