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生)




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生

还记 得曾经的顶流“冰墩墩”“拉伊卜”吗?

时间过去已久,但影响依旧存在。 冬奥会、世界杯,每一次体育盛会,都是一次极富意义的跨文化交流,其背后也充满着诸多社会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以及文化意义。

今天推荐一本新出版的社会学作品《体育社会学》,作者理查德·朱利亚诺蒂是 世界著名体育运动社会学家,他在书中以批判社会学的视角来解读现代体育运动。

这本书初版问世至今已有十余年。朱利亚诺蒂对本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参考了最新的文献,探讨了体育运动与社会学的前沿论题。在每一章,朱利亚诺蒂都严谨地考察了体育运动相关理论及相关主题,将理论与实例熔于一炉。这些社会学理论广为人知,除了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韦伯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后现代主义社会学理论,还有种族理论、性别理论、全球化理论。

本书还就体育运动主题选取了一些全球性案例进行研究,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体育社会学(第2版)》 极具可读性,是出色的体育运动社会学导论,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阅读,也适合作为体育运动与休闲研究、文化研究、现代社会理论等课程的参考读物。

名家推荐

理查德·朱利亚诺蒂是世界著名体育运动社会学家。本书新版的面世,再次证明他不仅是一位造诣深厚的专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本书纵览多种社会学理论,用于解释现代体育运动。无论对谁,只要他对体育运动或文化研究感兴趣,或者想对体育运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我都会极力推荐这本书。

——安斯加尔·蒂尔(Ansgar Thiel,德国图宾根大学教授)

本书逻辑严谨,结构井然,在众多体育运动社会学导论中独树一帜。朱利亚诺蒂不仅透过批判社会学视角,详尽讨论了社会学理论,而且密切关注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关注个体行动赋予体育运动的多重意义。本书批判性地反思了体育运动中的权力失衡现象,要求探索别样的体育运动实践。如果你想了解当代体育运动的复杂状况,这本书就是必不可少的。

——皮尔蔻·玛库拉(Pirkko Markula,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作译者简介

理查德•朱利亚诺蒂,1966年生于苏格兰阿伯丁,于阿伯丁大学获得社会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拉夫堡大学运动、锻炼、健康科学学院教授,曾为杜伦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学/犯罪学系主任、应用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研究兴趣在全球化理论、足球社会学、大型体育赛事、运动暴力(含足球流氓)、运动与社会治安、社会理论、移民问题、体育政策。业已出版著作15本,于主流及专门社会理论期刊发表论文多种,作品被翻译为12种文字发表。

李睿,丽水学院体育教育系副教授,浙江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体育学博士后。

本书目录

前言

本书意在以批判社会学的理论解释现代体育运动。我将批判性地解读体育运动,并将批判性地涉足体育运动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及重大研究主题。这一态度将贯穿本书始终。其他学科也将极大地扩展本书的解释视野,如人类学、历史学、人文地理学、政治科学、政治哲学。

体育运动是社会、文化、经济、政治交织的全球领域。该领域范围巨大,社会学家对此不可不察。想一想世界顶级运动赛事的规模: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有 204个参会国派出选手在 302个项目中角逐,有大概 7万名志愿者为赛会服务,有 2.1万名记者报道了此次赛会,并有十几亿电视观众收看了比赛;在美国,美式橄榄球 NFL超级碗的观众越来越多,于 2012年达到顶峰—1.13亿人—这是美国有史以来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在体育运动的另一端,也即草根阶层,参与运动休闲,特别是各类足球、滑雪、篮球、体操、田径、排球等项目的人口数以亿计。

体育运动有如此巨大的跨文化吸引力,用单一的原因可解释不了。就像爱、真实、艺术一样,体育运动也是联合人类的媒介。现代体育运动内含游戏的乐趣,无论对选手还是观众而言,都是如此;在体育运动中,大家也会学习并传授新技术。体育运动促进不同地域进行互动,这类互动是愉快且可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表演性”的消费文化日益浓厚。

要抵消在工作及静态休闲中久坐不动的坏处,就得在体育运动中消耗体力。

所有运动项目都有自己的规则,这样才便于在不同的文化间传播;不过,规则和技术也不是非要整齐划一不可,而是有转型的可能,以适应当地的需要。体育运动也赋权不同的文化,以拓展新老认同,展现新旧冲突。这在不同的共同体(及性别、社会阶级、种族)间,体现得尤为明显。

那些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理想,比如 “运动员精神”和 “公平竞赛 ”, 反映了西方主导意识形态:自由、民主、阳刚。体育运动已是青年精英的规范训练场,这已成为体制。对英格兰贵族及国际商业精英而言,尤其如此。体育运动涉及的经济数以亿计。这为权力矩阵所宰制,并由此影响了顶级运动管理机构、跨国公司、全球媒体网。随着体育运动在全球影响力不断增大,“体育运动研究”也不断扩展演进,成了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新学系、新学院由此建立,新课程、新项目也由此开设。这些学系、学院、课程、项目名目繁多,理论侧重各有不同。

本书有个概略的意图:对社会科学研究体育运动的方法进行全面且批判性的探讨。

本书对 2005年版进行了全面修订,老版本也是由政体出版社出版的。我从三方面完成了这次修订:首先,将体育运动、体育运动社会学这十几年的发展纳入本书;其次,让本书适合更多的读者,尤其考虑到读者在学术水平上存在的差异;最后,激发读者思考,特别要讨论每章所附的那些问题。

寻求体育运动的社会学定义

要想对体育运动( sport)进行社会学分析,首先要给“ sport”下个定义。当然了,各个关键词大多有多个义项,而这些义项互相竞争;其意义也受制于重大的历史文化变迁。在英语中,“ sport”与工业时代之前的贵族休闲娱乐,如狩猎或射击,有非同寻常的联系。这种联系颇能引发思古之幽情。因此,在现代的眼光下, “sport”一词的定义有些不易把握。事实的确如此,在《钱伯斯 20世纪词典》(Chambers Twentieth Century Dictionary)中,动词 “to sport”就是“to frolic”(嬉戏)“、make merry”(行乐),或是“amuse”(娱乐),还是“wear”(呈现)、“exhibit”(展现);在当名词用时,“sport”表示“recreation”(休闲)、“games”(游戏)、“play”(玩耍),甚至可以表示“amorous behaviour”(多情之举)、“mirth”(玩笑)、“jest”(笑话)、“dalliance”(调戏、调情)。

现代对“ sport”的社会学定义要更为明确、更为系统。我改造了麦克弗森、柯蒂斯、洛伊(McPherson, Curtis and Loy)的观点,认为可通过以下五大属性来定义 “sport”:

1 是有行为规范的,在时空框架(时间界限、比赛场地)内,并为管理机构所组织。

2 是目标导向的,因为任何“ sport”都意在实现特定的目标,如进球得分,如赢得比赛,如提高成功率,如此才能区分胜负。

3 是有竞争的——或击败对手,或打破纪录。

4 是用来玩乐的——大家体验游戏,以享受刺激。

5 是处于具体文化情境下的,标准 1至 4都与其所在社会的价值体系及权力关系相互交织。

我们可依据标准 1至 4,把“ sport”和其他实践,如走路和锻炼,区别开来。因为走路和锻炼缺乏竞争。依据标准 5,我们发现“ sport”所在社会的转型可能会导致“ sport”自身的转型。因此,要在社会学上考察“ sport”,我们需要将之置于历史文化处境下,把握其隐含的权力关系,了解其所在社会的社会结构及文化价值。我们还得关注不同社会群体对 “sport”不同的理解,关注他们不同的“ sport”实践,辨认他们有关“ sport”的各种身份认同。

以上标准内含对“ sport”的分类法。尽管该定义对身体活动或健身强度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该定义吸纳了这些充满竞争的游戏,如飞镖、保龄球、斯诺克、美式台球、摩托车竞速。每个项目都需要参与者投入相当的体能,并精于手眼配合。这些项目也都是被组织的、目标导向的、充满竞争的、用于玩乐的。不仅如此,这些项目的官员、参与者、观众均有提升该项“ sport”地位的动力;我们在“ sport”用品商店采购与之相关的“ sport”装备;我们会通过“sport”媒体,去欣赏这些项目的重要比赛,去了解这些项目的重大事件。

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生)

赞 (0)